Ipvs简介
IPVS 简介
ipvs (IP Virtual Server) 实现了传输层负载均衡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4 层 LAN 交换,作为 Linux 内核的一部分
ipvs 运行在主机上,在真实服务器集群前充当负载均衡器
ipvs 可以将基于 TCP 和 UDP 的服务请求转发到真实服务器上,并使真实服务器的服务在单个 IP 地址上显示为虚拟服务
ipvs vs. iptables
知道kube-proxy
支持 iptables 和 ipvs 两种模式, 在kubernetes
v1.8 中引入了 ipvs 模式,在 v1.9 中处于 beta 阶段,在 v1.11 中已经正式可用了。iptables 模式在 v1.1 中就添加支持了,从 v1.2 版本开始 iptables 就是 kube-proxy 默认的操作模式,ipvs 和 iptables 都是基于netfilter
的,那么 ipvs 模式和 iptables 模式之间有哪些差异呢?
- ipvs 为大型集群提供了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性能
- ipvs 支持比 iptables 更复杂的复制均衡算法(最小负载、最少连接、加权等等)
- ipvs 支持服务器健康检查和连接重试等功能
ipvs 依赖 iptables
ipvs 会使用 iptables 进行包过滤、SNAT、masquared(伪装)。具体来说,ipvs 将使用ipset
来存储需要DROP
或masquared
的流量的源或目标地址,以确保 iptables 规则的数量是恒定的,这样就不需要关心我们有多少服务
LVS调度算法
轮叫调度 rr
这种算法是最简单的,就是按依次循环的方式将请求调度到不同的服务器上,该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。轮询算法假设所有的服务器处理请求的能力都是一样的,调度器会将所有的请求平均分配给每个真实服务器,不管后端 RS 配置和处理能力,非常均衡地分发下去。
加权轮叫 wrr
这种算法比 rr 的算法多了一个权重的概念,可以给 RS 设置权重,权重越高,那么分发的请求数越多,权重的取值范围 0 – 100。主要是对 rr 算法的一种优化和补充, LVS 会考虑每台服务器的性能,并给每台服务器添加要给权值,如果服务器 A 的权值为 1,服务器 B 的权值为 2,则调度到服务器 B 的请求会是服务器 A 的 2 倍。权值越高的服务器,处理的请求越多。
最少链接 lc
这个算法会根据后端 RS 的连接数来决定把请求分发给谁,比如 RS1 连接数比 RS2 连接数少,那么请求就优先发给 RS1
加权最少链接 wlc
这个算法比 lc 多了一个权重的概念。
基于局部性的最少连接调度算法 lblc
这个算法是请求数据包的目标 IP 地址的一种调度算法,该算法先根据请求的目标 IP 地址寻找最近的该目标 IP 地址所有使用的服务器,如果这台服务器依然可用,并且有能力处理该请求,调度器会尽量选择相同的服务器,否则会继续选择其它可行的服务器
复杂的基于局部性最少的连接算法 lblcr
记录的不是要给目标 IP 与一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记录,它会维护一个目标 IP 到一组服务器之间的映射关系,防止单点服务器负载过高。
目标地址散列调度算法 dh
该算法是根据目标 IP 地址通过散列函数将目标 IP 与服务器建立映射关系,出现服务器不可用或负载过高的情况下,发往该目标 IP 的请求会固定发给该服务器。
源地址散列调度算法 sh
与目标地址散列调度算法类似,但它是根据源地址散列算法进行静态分配固定的服务器资源